English

米歇尔大街的住宅

1999-08-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刘元举 我有话说

 我漫步在一条叫作米歇尔的大街上。其实这是一条很窄的小街,加上两侧密密实实停靠的一长溜小轿车,就显得更窄了。我倒觉得把它称作小街还比较贴切。这条街上没有高楼大厦,所有的住宅都是那种别墅式的两层小楼。楼与楼之间的距离适中,每一栋住宅都有一个小小院落。这些院落看上去很是平常,但走到近处细看却相当讲究。过去对巴黎城市建筑的了解仅限于那些大建筑、古建筑、名建筑,没想到这种极普通的民宅也会如此富有韵味。

这些民宅一眼看去就像摆放好的彩色积木,白色的典雅,橙色的热烈,米黄色的轻盈灵秀,淡灰色的宁静而安详。这些色彩与造型的搭配使这条平平常常的街道变得生动起来。尤其在晨曦的清幽与宁静中,这条小街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接近一栋又一栋小楼时,我觉得它们远比积木精美,有点像珠宝匣子,不仅有着光泽感还有种玲珑剔透之美。你无法想象这些小别墅是砌筑的工艺,它应该也只能是雕刻的艺术,而且用料相当讲究。那阳台,那天窗,那护栏,还有那门窗的细部棱角与玻璃组成的图案,十分耐读。这绝对需要匠心的,这使我不禁想到中国的绢帛刺绣和竹编的精工细做来。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窝,或者职工宿舍什么的,这是件工艺品,是件体现作者追求、传递主人情感的个性化的装饰品。这种装饰品被我冠之以个性化的字样,绝非我故弄玄虚。

我是在逐一地进行了比较之后,方意识到这些住宅没有一处与另外一处是相似的。甚至连摹仿的痕迹也很难看到。即便有的造型比较接近,或者颜色相似,但在细部处理上却见出不同来。比如门厅雨搭的形状不一样,墙体线条凸凹也构成鲜明的区别。就像同样穿着一件面料色泽相同的裙子,但是,在衣领和袖口衣兜等部位处理上总要有个区别。这件有衣兜.那一件就没有衣兜,如果两件都有兜,那么兜的位置、大小也总要有个变化。让我惊羡的是这种看似随随便便的变化却极有匠心极其合理,怎么看都觉得舒服。

最值得一提的是阳台和院落。阳台在我们中国人的住宅中,其意义似乎仅限于使用价值。千篇一律的半截灰墙,为了扩充室内面积,封起来作厨房用,这就更没有装饰效果可言了。即便是那种花园式的别墅阳台,也仅仅是为了摆放花盆,做得低矮一些,再间隔着加上几根短短的金属立柱,与一根横着的管状扶手相联而已。这种阳台较之别的阳台固然轻盈了许多,但仍然显得憨,显得粗糙。就是那些带星级的宾馆,其阳台造型也单调乏味缺乏想像力。我们只吸收了西方建筑一些大的轮廓和线条,却没有感悟那种细部的精髓。就像我们也穿西装,而且面料和质地也是高档的,但是,领带却不讲究。阳台之于建筑犹如领带之于西装。这条街上的阳台或大或小,形态各异,却无不用于装饰。那上面直接栽花,一大团鲜花与绿叶云团般翻腾出来,使得深秋的巴黎街头更加耐人寻味。有的阳台虽然没有这般浓郁的鲜花,但造型本身就像一束花。特别是那种用金属制作的阳台,图案有着高雅的宫廷味道。如果这栋小房子没有这种装饰性的阳台,效果会怎么样呢?那一定要失却一些灵性。阳台的灵性带来了建筑的艺术。建筑的艺术就是装配的艺术,或者说是搭配的艺术,而阳台对于这些民宅的搭配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房子的眼睛。

再说院落。所有的院门都相当低矮,或木栏或铁栏,绝对不是用于防盗,也是一种装饰,因而,它仍然体现了住宅的美学意义。有的院墙不是用护栏,而是厚实的灌木丛修剪成墙体。两侧的门垛一般是方型的,粉刷得相当洁白。门垛上边座着一个灯台式花盆,里边栽着花。院子里到处都有花的点缀,建筑物的墙面不定在哪个位置上就冒出一束花,就像是从笃实的墙体里长出来的。这种外墙的装饰甚至比我们屋里的客厅装饰还要用心。如果说这是一处花房,恐怕无人不信。小院并不宽敞,一般的只有三米进深,全都铺着浓绿的草坪。草坪中间是石砌的小路,有意味的是这种小路修成弧形。大多院子都有树木,有冷杉也有毛榉,还有竹子,最有趣的是种植芦苇。亭亭而立的灰白色苇穗在绿色掩映中冒出来,大有清扫天空的味道。这种小院给我留下了相当独特的回味。

我叙述的这种东西再美,也只是属于其中一个院落,别处没有仿制,走遍整条街也找不见相同的院落。法国人活得很自我很自信,当然也很有滋味。他们没有那种从众心理。在欣赏他们的住宅时不能不让我想到那种高雅的皮包或者高贵的服饰,在制作时,为了体现其价值,某种样式的仅生产一件,绝不大批生产。皮包可以生产很多,但样子不能求同。这与我们在某个年代时髦黄书包,某个时代机关人员清一色的公安包,某个时代的有钱人一律用那种带号码的小皮箱是完全相悖的。

巴黎是辉煌的:辉煌的大街——香榭丽舍;辉煌的古今建筑——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蓬皮杜文化中心、德方斯建筑群体;辉煌的宫殿——卢浮宫、凡尔赛宫、枫丹白露;辉煌的广场辉煌的街衢辉煌的河流就连巴黎女孩的头发都是辉煌的。在这么多的辉煌中,一条普普通通的居民街巷如此令我破费笔墨岂不少见多怪?我承认我的孤陋寡闻,但是,在我走进巴黎时,这条普通的街巷的确给了我许多感慨。它们默默地向我诉说了巴黎人今天的生活。他们浪漫而丰富,他们认真而随意,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绝没有一丝一毫的糊弄。尽管我还没有走进这一栋栋沉睡的民宅,还没有与宅子的主人交谈,但是,我觉得我已经熟悉了他们的生活情调。伟大的建筑家威特鲁威在许多年前就为建筑下了这样的定义:建筑是组织人们的生活。巴黎人能有这样精致的住房,那么他们的生活该是多么耐人回味啊!

需要说明的是,这条街上居住的都是工薪阶层,主要是工人,没有一户是达官显贵。我漫步在一条叫作米歇尔的大街上。其实这是一条很窄的小街,加上两侧密密实实停靠的一长溜小轿车,就显得更窄了。我倒觉得把它称作小街还比较贴切。这条街上没有高楼大厦,所有的住宅都是那种别墅式的两层小楼。楼与楼之间的距离适中,每一栋住宅都有一个小小院落。这些院落看上去很是平常,但走到近处细看却相当讲究。过去对巴黎城市建筑的了解仅限于那些大建筑、古建筑、名建筑,没想到这种极普通的民宅也会如此富有韵味。

这些民宅一眼看去就像摆放好的彩色积木,白色的典雅,橙色的热烈,米黄色的轻盈灵秀,淡灰色的宁静而安详。这些色彩与造型的搭配使这条平平常常的街道变得生动起来。尤其在晨曦的清幽与宁静中,这条小街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接近一栋又一栋小楼时,我觉得它们远比积木精美,有点像珠宝匣子,不仅有着光泽感还有种玲珑剔透之美。你无法想象这些小别墅是砌筑的工艺,它应该也只能是雕刻的艺术,而且用料相当讲究。那阳台,那天窗,那护栏,还有那门窗的细部棱角与玻璃组成的图案,十分耐读。这绝对需要匠心的,这使我不禁想到中国的绢帛刺绣和竹编的精工细做来。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窝,或者职工宿舍什么的,这是件工艺品,是件体现作者追求、传递主人情感的个性化的装饰品。这种装饰品被我冠之以个性化的字样,绝非我故弄玄虚。

我是在逐一地进行了比较之后,方意识到这些住宅没有一处与另外一处是相似的。甚至连摹仿的痕迹也很难看到。即便有的造型比较接近,或者颜色相似,但在细部处理上却见出不同来。比如门厅雨搭的形状不一样,墙体线条凸凹也构成鲜明的区别。就像同样穿着一件面料色泽相同的裙子,但是,在衣领和袖口衣兜等部位处理上总要有个区别。这件有衣兜.那一件就没有衣兜,如果两件都有兜,那么兜的位置、大小也总要有个变化。让我惊羡的是这种看似随随便便的变化却极有匠心极其合理,怎么看都觉得舒服。

最值得一提的是阳台和院落。阳台在我们中国人的住宅中,其意义似乎仅限于使用价值。千篇一律的半截灰墙,为了扩充室内面积,封起来作厨房用,这就更没有装饰效果可言了。即便是那种花园式的别墅阳台,也仅仅是为了摆放花盆,做得低矮一些,再间隔着加上几根短短的金属立柱,与一根横着的管状扶手相联而已。这种阳台较之别的阳台固然轻盈了许多,但仍然显得憨,显得粗糙。就是那些带星级的宾馆,其阳台造型也单调乏味缺乏想像力。我们只吸收了西方建筑一些大的轮廓和线条,却没有感悟那种细部的精髓。就像我们也穿西装,而且面料和质地也是高档的,但是,领带却不讲究。阳台之于建筑犹如领带之于西装。这条街上的阳台或大或小,形态各异,却无不用于装饰。那上面直接栽花,一大团鲜花与绿叶云团般翻腾出来,使得深秋的巴黎街头更加耐人寻味。有的阳台虽然没有这般浓郁的鲜花,但造型本身就像一束花。特别是那种用金属制作的阳台,图案有着高雅的宫廷味道。如果这栋小房子没有这种装饰性的阳台,效果会怎么样呢?那一定要失却一些灵性。阳台的灵性带来了建筑的艺术。建筑的艺术就是装配的艺术,或者说是搭配的艺术,而阳台对于这些民宅的搭配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房子的眼睛。

再说院落。所有的院门都相当低矮,或木栏或铁栏,绝对不是用于防盗,也是一种装饰,因而,它仍然体现了住宅的美学意义。有的院墙不是用护栏,而是厚实的灌木丛修剪成墙体。两侧的门垛一般是方型的,粉刷得相当洁白。门垛上边座着一个灯台式花盆,里边栽着花。院子里到处都有花的点缀,建筑物的墙面不定在哪个位置上就冒出一束花,就像是从笃实的墙体里长出来的。这种外墙的装饰甚至比我们屋里的客厅装饰还要用心。如果说这是一处花房,恐怕无人不信。小院并不宽敞,一般的只有三米进深,全都铺着浓绿的草坪。草坪中间是石砌的小路,有意味的是这种小路修成弧形。大多院子都有树木,有冷杉也有毛榉,还有竹子,最有趣的是种植芦苇。亭亭而立的灰白色苇穗在绿色掩映中冒出来,大有清扫天空的味道。这种小院给我留下了相当独特的回味。

我叙述的这种东西再美,也只是属于其中一个院落,别处没有仿制,走遍整条街也找不见相同的院落。法国人活得很自我很自信,当然也很有滋味。他们没有那种从众心理。在欣赏他们的住宅时不能不让我想到那种高雅的皮包或者高贵的服饰,在制作时,为了体现其价值,某种样式的仅生产一件,绝不大批生产。皮包可以生产很多,但样子不能求同。这与我们在某个年代时髦黄书包,某个时代机关人员清一色的公安包,某个时代的有钱人一律用那种带号码的小皮箱是完全相悖的。

巴黎是辉煌的:辉煌的大街——香榭丽舍;辉煌的古今建筑——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蓬皮杜文化中心、德方斯建筑群体;辉煌的宫殿——卢浮宫、凡尔赛宫、枫丹白露;辉煌的广场辉煌的街衢辉煌的河流就连巴黎女孩的头发都是辉煌的。在这么多的辉煌中,一条普普通通的居民街巷如此令我破费笔墨岂不少见多怪?我承认我的孤陋寡闻,但是,在我走进巴黎时,这条普通的街巷的确给了我许多感慨。它们默默地向我诉说了巴黎人今天的生活。他们浪漫而丰富,他们认真而随意,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绝没有一丝一毫的糊弄。尽管我还没有走进这一栋栋沉睡的民宅,还没有与宅子的主人交谈,但是,我觉得我已经熟悉了他们的生活情调。伟大的建筑家威特鲁威在许多年前就为建筑下了这样的定义:建筑是组织人们的生活。巴黎人能有这样精致的住房,那么他们的生活该是多么耐人回味啊!

需要说明的是,这条街上居住的都是工薪阶层,主要是工人,没有一户是达官显贵。我漫步在一条叫作米歇尔的大街上。其实这是一条很窄的小街,加上两侧密密实实停靠的一长溜小轿车,就显得更窄了。我倒觉得把它称作小街还比较贴切。这条街上没有高楼大厦,所有的住宅都是那种别墅式的两层小楼。楼与楼之间的距离适中,每一栋住宅都有一个小小院落。这些院落看上去很是平常,但走到近处细看却相当讲究。过去对巴黎城市建筑的了解仅限于那些大建筑、古建筑、名建筑,没想到这种极普通的民宅也会如此富有韵味。

这些民宅一眼看去就像摆放好的彩色积木,白色的典雅,橙色的热烈,米黄色的轻盈灵秀,淡灰色的宁静而安详。这些色彩与造型的搭配使这条平平常常的街道变得生动起来。尤其在晨曦的清幽与宁静中,这条小街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接近一栋又一栋小楼时,我觉得它们远比积木精美,有点像珠宝匣子,不仅有着光泽感还有种玲珑剔透之美。你无法想象这些小别墅是砌筑的工艺,它应该也只能是雕刻的艺术,而且用料相当讲究。那阳台,那天窗,那护栏,还有那门窗的细部棱角与玻璃组成的图案,十分耐读。这绝对需要匠心的,这使我不禁想到中国的绢帛刺绣和竹编的精工细做来。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窝,或者职工宿舍什么的,这是件工艺品,是件体现作者追求、传递主人情感的个性化的装饰品。这种装饰品被我冠之以个性化的字样,绝非我故弄玄虚。

我是在逐一地进行了比较之后,方意识到这些住宅没有一处与另外一处是相似的。甚至连摹仿的痕迹也很难看到。即便有的造型比较接近,或者颜色相似,但在细部处理上却见出不同来。比如门厅雨搭的形状不一样,墙体线条凸凹也构成鲜明的区别。就像同样穿着一件面料色泽相同的裙子,但是,在衣领和袖口衣兜等部位处理上总要有个区别。这件有衣兜.那一件就没有衣兜,如果两件都有兜,那么兜的位置、大小也总要有个变化。让我惊羡的是这种看似随随便便的变化却极有匠心极其合理,怎么看都觉得舒服。

最值得一提的是阳台和院落。阳台在我们中国人的住宅中,其意义似乎仅限于使用价值。千篇一律的半截灰墙,为了扩充室内面积,封起来作厨房用,这就更没有装饰效果可言了。即便是那种花园式的别墅阳台,也仅仅是为了摆放花盆,做得低矮一些,再间隔着加上几根短短的金属立柱,与一根横着的管状扶手相联而已。这种阳台较之别的阳台固然轻盈了许多,但仍然显得憨,显得粗糙。就是那些带星级的宾馆,其阳台造型也单调乏味缺乏想像力。我们只吸收了西方建筑一些大的轮廓和线条,却没有感悟那种细部的精髓。就像我们也穿西装,而且面料和质地也是高档的,但是,领带却不讲究。阳台之于建筑犹如领带之于西装。这条街上的阳台或大或小,形态各异,却无不用于装饰。那上面直接栽花,一大团鲜花与绿叶云团般翻腾出来,使得深秋的巴黎街头更加耐人寻味。有的阳台虽然没有这般浓郁的鲜花,但造型本身就像一束花。特别是那种用金属制作的阳台,图案有着高雅的宫廷味道。如果这栋小房子没有这种装饰性的阳台,效果会怎么样呢?那一定要失却一些灵性。阳台的灵性带来了建筑的艺术。建筑的艺术就是装配的艺术,或者说是搭配的艺术,而阳台对于这些民宅的搭配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房子的眼睛。

再说院落。所有的院门都相当低矮,或木栏或铁栏,绝对不是用于防盗,也是一种装饰,因而,它仍然体现了住宅的美学意义。有的院墙不是用护栏,而是厚实的灌木丛修剪成墙体。两侧的门垛一般是方型的,粉刷得相当洁白。门垛上边座着一个灯台式花盆,里边栽着花。院子里到处都有花的点缀,建筑物的墙面不定在哪个位置上就冒出一束花,就像是从笃实的墙体里长出来的。这种外墙的装饰甚至比我们屋里的客厅装饰还要用心。如果说这是一处花房,恐怕无人不信。小院并不宽敞,一般的只有三米进深,全都铺着浓绿的草坪。草坪中间是石砌的小路,有意味的是这种小路修成弧形。大多院子都有树木,有冷杉也有毛榉,还有竹子,最有趣的是种植芦苇。亭亭而立的灰白色苇穗在绿色掩映中冒出来,大有清扫天空的味道。这种小院给我留下了相当独特的回味。

我叙述的这种东西再美,也只是属于其中一个院落,别处没有仿制,走遍整条街也找不见相同的院落。法国人活得很自我很自信,当然也很有滋味。他们没有那种从众心理。在欣赏他们的住宅时不能不让我想到那种高雅的皮包或者高贵的服饰,在制作时,为了体现其价值,某种样式的仅生产一件,绝不大批生产。皮包可以生产很多,但样子不能求同。这与我们在某个年代时髦黄书包,某个时代机关人员清一色的公安包,某个时代的有钱人一律用那种带号码的小皮箱是完全相悖的。

巴黎是辉煌的:辉煌的大街——香榭丽舍;辉煌的古今建筑——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蓬皮杜文化中心、德方斯建筑群体;辉煌的宫殿——卢浮宫、凡尔赛宫、枫丹白露;辉煌的广场辉煌的街衢辉煌的河流就连巴黎女孩的头发都是辉煌的。在这么多的辉煌中,一条普普通通的居民街巷如此令我破费笔墨岂不少见多怪?我承认我的孤陋寡闻,但是,在我走进巴黎时,这条普通的街巷的确给了我许多感慨。它们默默地向我诉说了巴黎人今天的生活。他们浪漫而丰富,他们认真而随意,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绝没有一丝一毫的糊弄。尽管我还没有走进这一栋栋沉睡的民宅,还没有与宅子的主人交谈,但是,我觉得我已经熟悉了他们的生活情调。伟大的建筑家威特鲁威在许多年前就为建筑下了这样的定义:建筑是组织人们的生活。巴黎人能有这样精致的住房,那么他们的生活该是多么耐人回味啊!

需要说明的是,这条街上居住的都是工薪阶层,主要是工人,没有一户是达官显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